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曝发改委暂停电动车资质发放:至少3-6个月,4家企业被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9  浏览次数:215
核心提示:近日,发改委拟暂停发放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消息不胫而走,车云通过多条渠道获悉,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业
近日,“发改委拟暂停发放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消息不胫而走,车云通过多条渠道获悉,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业内人士称:“审批至少会暂停3-6个月,正式消息或将很快对外公布”。

车云还从相关消息人士处获悉,受审批暂停政策影响,“至少有4-5家即将拿到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这一时间节点被卡”。目前,对于新兴造车公司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一旦暂停资质发放,将对这些企业形成不小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3月至今,已经有1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获得了“准生证”。有一种声音认为,过快的审批节奏,为新能源汽车出现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也不利于甄别优质企业,因此放缓审批速度,提高审批门槛是大势所趋。

在车云看来,如果发改委在现阶段暂停发放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利大于弊。具体而言:

第一、有利于行业;

从去年3月北汽新能源的第一张“准生证”起,发改委发放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频率就不可谓不快,并有逐渐加速的趋势。具体来看,长江汽车和长城华冠的第二、三张资质分别间隔两个月和五个月,而自去年10月中旬至今,仅不到8个月的时间,已经又发出12张资质。

与资质发放一并而来的,是规划产能的不断扩大。据车云统计,目前新拿到资质的15家企业,规划总产能大于90万辆。相关统计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再加上各大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到2020年时,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轻松超过70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甚至相比国务院在此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的,但被业内人士认为遥不可及的“2020年达到500万辆”的计划而言,仍绰绰有余。

目前,国内传统汽油车产能已经出现明显的过剩状况,如果一旦新能源汽车产能再进一步过剩,对汽车行业整体的影响会更为负面。因此,此时发改委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上“踩刹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有利于企业;

目前已经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15家公司,背景各不相同。除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大众江淮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外,还包括此前并未进入大众视野的敏安、速达等。在业内人士眼中,虽然各家企业拿到手的都是同一张生产资质,但却在技术、团队、资金、供应链等核心要素上千差万别,且不乏浑水摸鱼者。毕竟,在国家和地方新能源补贴仍为明显滑坡时,政策红利仍具有极强的诱惑力。

此次,一旦发改委在审核资质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标准和要求,将有利于优质企业的甄别,从政策层面帮助真正优质的企业脱颖而出,这对于踏踏实实做事情、做产品的新兴造车公司来说无疑是好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15家已经获得资质审核的企业中,仅有是唯一一家即通过发改委审核,同时产品也通过工信部审核的企业,对于其他14家企业来说,在后续通过工信部审核的过程中,也将面临更严格的筛选甚至过滤。

第三、有利于用户;

在标准提高后,最终受益的无疑是用户。目前来看,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种类还很不丰富,高端与低端之间,缺乏有效的产品衔接。未来一旦更优质的企业被筛选出,将会有更大的可能性为用户带来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从新兴造车公司的时间节点来看,2017年是关键的一年,包括部分企业量产车的问世和部分企业准量产车的亮相,每家企业,都在争分夺秒。不过,在车云看来,这个过程中,包括团队组建、产品定义、技术研发、接洽融资、工厂建设、品牌打造等等,都和资质申请这一关键要素一样,无论哪家企业,虽抢时间,但如果真要做事,每个细节都要扎实,不是吗? 
 
 
[ 新能源汽车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汽车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