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本田通用宣布联合制造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车将是又一新势力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1  浏览次数:153
核心提示:昨天日媒的一则消息为内燃机车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一把火: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美国通用汽车1月30日宣布了联合制造氢燃料电池系统的
昨天日媒的一则消息为内燃机车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一把火: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美国通用汽车1月30日宣布了联合制造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计划。双方于美国设立合资公司“Fuel Cell System Manufacturing”(燃料电池系统制造),计划量产的产品为燃料电池及其周边机器,两家公司分别出资4250万美元。生产工厂位于通用美国密歇根州的工厂内。工厂预计新增约100名雇员。并“力争2020年左右开始投入量产”。

内燃机车由于尾气排放的缘故难以为继,这一次,本田和通用把未来押在了燃料电池汽车上。 然而更多车企则倒向了纯电动汽车,两种路线孰优孰劣?

技术路线之争

其实围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争由来已久,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二者在商业化进程中的表现。

由于特斯拉、比亚迪(分别引领电动轿车和电动大巴)这样的先驱在前方探路,努力培育市场,我们对电动汽车的了解较多,电动汽车在商业化上的劣势可以大致概括为电池能量密度低、单位电池价格昂贵、充电网络不完善、“污染转移”论(从汽车尾气转移到发电厂)等等,优势则是碰撞测试成绩优秀,安全性更高、能源效率高、环保、驾驶体验好。

而燃料电池汽车在商业化上的劣势则包括燃料电池比功率低、单位燃料电池价格昂贵、充氢网络不完善、“污染转移”论(从汽车尾气转移到制氢环节)等,优势与纯电动轿车并无太大区别。

内燃机车由于尾气排放问题已经越来越不受待见,两种新兴技术看似前景广阔却也困难重重。其发展前景的大小取决于技术难关攻克的难易程度。

电动车发展现状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充电设施与充电效率至今仍难言完善,比起加油站的普及程度,充电站仍然显得捉襟见肘,但这一市场现状更像是黎明前的氤氲。

在能量密度方面,特斯拉CTO JB Straubel曾公开表示:“从第一款Roadster跑车到Model S,特斯拉的电池能量密度已提升了将近40 %,而Model 3又将提升30%。”“我们电池的各项性能每年都在稳步提升——对于给定存储能量的电池每年能够提升接近5 %的能量密度,这是特斯拉关心的一个重要数据。”可以看出,电池的能量密度相比早期也有着明显的进步;在单位电池价格上,我们昨天才报道过,单位电池价格在过去6年已经大幅下降,并将随着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继续下降;

在充电设施方面,国内政府推动集体采购用作出租车的明星电动车型比亚迪E6在各个城市的充电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在高端市场,特斯拉的SuperCharger超级充电站已经遍布全球,充电桩数量达到4311台,2017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再加上我们报道过的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EVgo,传统车企充电站联盟,充电网络的便利性追上加油站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污染转移”论,这实际上是想当然的无稽之谈,我们之前曾专门撰文《电动车真的环保吗?》对此进行了驳斥。

那么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又如何呢?

燃料电池车是否跟纯电动汽车一样,燃料电池的难题也会随着大笔资金投入带来的规模效应迎刃而解呢?

在燃料电池比功率方面,2014年初,丰田宣布其燃料电池比功率达到了3.1 kW/L,并在2014年12月15日宣布,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将实现商业化,进入商业推广阶段。

说到技术难题,有必要提及一下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如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正极),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用白话讲,投入氢气+氧气,经催化剂(铂)的催化,产物只有水。

铂,俗称白金,是贵金属之一。原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衣宝廉院士表示,现在氢燃料电池铂用量在0.4g/kW左右,先进水平可达到0.2g/kW,但产业化的需求是要降低到小于0.1g/kW,存在着不小的技术难度。此外,“白金”的售价上扬也是不利因素之一,在《全球铂族金属年鉴(2016)》明确指出,受全球汽车产量尤其是中国的产量持续增长(汽车尾气净化器中的催化剂也是铂)影响,铂价将继续走高,到年底有望上升至1200美元/盎司(约42328.68美元/kg)。对本就困难的燃料电池商业化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充氢网络建设方面,除了力推燃料电池车的丰田、本田和通用等少数车企,第三方的充氢服务商寥寥无几。此外,造价高昂同样是一个难题。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已经可以为纯电动车主提供最好的充电体验了,单座造价仅为30万美元。然而由于需要处理液态氢气储存的问题,单座氢燃料站的造价高在100万~200万美元。即使在美国对氢燃料政策大幅倾斜的情况下,全美氢燃料站仅50座左右。因此,充氢网络建设任重道远。

除了这些不利因素,丰田和本田早已发布了氢燃料汽车MIRAI 和CLARITY,但由于价格高企,市场表现很尴尬。MIRAI和CLARITY在日本与欧美的销量仅为2500辆左右和100辆左右。

那是不是氢燃料车就没有前途了呢?也不能这么说,资金技术并举的传统巨头像现代、丰田、本田、通用都入场了,电动汽车拥趸们也不必如临大敌,双方应该联手磨刀霍霍向油车才对。

那么,你觉得燃料电池车和电动车谁更有优势呢?欢迎与我讨论。 
 
 
[ 新能源汽车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汽车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