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昌河汽车将生产新能源汽车
2016-01-13 11:41  点击:193
苏青林,原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退休10年,却始终热爱一线技术工作。1月4日,记者在昌河汽车景德镇洪源新生产基地焊接车间偶遇他时,他正带着几位工程师在最新的生产线上调试设备。

“白车身的精度值现在是86%,至少得调到90%以上。”从1970年进入昌河,这位来自哈尔滨的东北人,在南方一扎就是46年,“昌河是个老三线企业,我可以说亲历了昌河汽车的每一步。到今天,还能见证和参与新工厂的建设,看到最新的车型下线很快就要投入市场,真是由衷的高兴”。苏青林欣慰的笑容中,是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执著,对昌河汽车的热爱。

2015年12月27日,昌河汽车迎来景德镇洪源工厂一期一阶段工程顺利竣工暨首款SUV车型昌河Q25正式下线,根据规划,该基地将完成45万辆整车和30万台发动机产能建设;同一天,紧邻长江沿岸的昌河汽车九江产业园基地也举行了奠基仪式,未来将具备年产整车25万辆(含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

这,也被业界视为昌河汽车“十三五”战略转型的新起点,北汽集团双品牌战略的新征程。

重 组——

携手打造自主品牌

说起昌河,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是上世纪90年代满大街都是的昌河面包车,那时候,从南到北,“面的”就是出租车的代名词。昌河微型面包车,可以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回忆起昌河过去的辉煌,在昌河工作近30年的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旷光华不无感慨,“那时候,只要车生产出来,从微型面包到北斗星,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也是这里最红火的时候”。站在景德镇市昌河汽车老厂区,旷光华环顾四周后说道,以后这里仍将生产昌河既有的老车型如北斗星、福瑞达,而新车型将全部转往洪源新厂区和九江产业基地。

简单回顾昌河汽车的历史,便会更多地理解苏青林和旷光华对昌河汽车的深厚情感。作为老三线企业,昌河汽车曾隶属军工企业中航工业集团。1973年昌河开始生产汽车,昌河人在市场经济中杀出血路,用汽车赚来的钱支援军品研制,相继把直八、直十一型直升机送上了蓝天。用苏青林的话说是,“从前是以民用养军品,谁能想到现在军品好过了,我们却又分了家”。

目前,昌河汽车共有两大品牌谱系,一个是昌河汽车;另一个是与日本铃木公司合资打造的昌河铃木。而前者,正是昌河人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创造出的自主品牌。

2013年11月25日,北汽集团正式重组昌河汽车。这也是昌河汽车2009年从中航工业转入长安集团后迎来的再次重组。

新的重组对昌河意味着什么?

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新佳的感受有一定的代表性:“北汽对我们的重组,是输血,从资金、到技术、到管理,全面的输血。”

仅昌河景德镇新生产基地,北汽集团总投资就高达140亿元。从2014年7月奠基到2015年12月底昌河Q25下线,不到两年间,新厂从蓝图变为现实。记者走进新基地,见到的是江西省最大也是北汽集团最大的单体整车车间,全程机器人精密操控的多车型先进柔性生产线。仅焊装车间就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机器人132台,自动化率达到75%。